校系針對修業學生部定必修、加深加廣選修、校定必修、多元選修等修課紀錄進行評量。一至五學期修課紀錄由學生的學習歷程資料庫自行提供、第六學期由就讀學校上傳,不計重修及補修成績,並須教務處戳章以茲證明。
學習歷程資料庫之重要審查內容之一,每年可提供六件,考生可就校系要求或選擇其他類別提供至多三件。
學生上課製作的專案報告,可包括文檔資料及簡報資料。
學生實際產出具備產品型態的作品,形式不拘較為自由,例如地理科的GIS製作、國文科的文學創作等。
自然科及社會科的探究課程跳脫傳統課程模式,學習成果呈現形式也較為自由。
學習歷程資料庫之重要審查內容之一,每年可提供十件,考生可就校系要求或選擇有利審查資料提供至多十件。
學生在高中階段是否能夠提供完善讀書計畫及相應成果以供審查。
例如申請中文相關校系,文學類社團經驗即有利審查,可以提供作品更佳。
例如申請管理相關校系,領導類幹部經驗即有利審查。
例如志工服務、社區掃街等。
例如地理科的奧林匹亞競賽、國文科的詩詞創作比賽等。
不限定在學校內完成的成果作品,只要有利審查均可提供,例如自學的編程作品。
L.檢定證照
任何經過官方單位檢定認證的證照均可提供。
M.特殊優良表現證明
例如好人好事、特別表揚等。
綜合以上所有項目,對自我全面檢視的書寫心得,字數合計至多八百字、圖片至多三張,製作成PDF檔案上傳。
學習歷程資料庫之重要審查內容之一,類似過往申請大學備審資料的主要組成部分,製作成一份PDF檔案上傳。
O.高中學習歷程反思
綜合上述”課程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對於高中的學習歷程進行反思。
為什麼決定選擇及就讀這個校系,可由成長背景、刺激啟發、目標夢想等內容著手。
校系除了檢視前述考生的高中讀書計畫,對於入學之後的相關學習計畫必定也同等重視,相對上項就讀動機更考量建設性與計畫性。
校系若有其他要求審查內容,可自行輸入製作。
如上圖,依照規定,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二項在高中入學旋即開始製作,從高一累積至高二即成圖中灰色區域,直到關鍵的高三,學生從升高三至甄試前必須完成的即屬圖中綠色區域:六件課程學習成果、十件多元表現及綜整心得、學習歷程自述與其他。
然而儘管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製作時程較早,學生的生涯探索在三年之間仍然沒有停歇,倘若學生最晚到了高三這年才確定欲選擇校系,根據上圖,依舊來得及在最後一年設定符合欲申請校系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上傳資料庫,以利達成甄試最終要求的審查資料件數,若無法符合要求的高一二灰色區域也可以省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