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生
每年總有許多考生及家長在詢問,到底公費生或軍費生可不可以去?怎麼有人推薦有人勸退?以下就讓大家理解這兩種特殊身分的權利與義務,幫助大家權衡與選擇。
公費醫師培育制度其實從民國64年就實施過,自民國 95 年開始,逐年減招 40 名公費生,並至民國 98 年完全停止招收,但近年來又重新開辦,為的就是挹注偏遠地區及重點科別醫師人力之不足。
在學津貼
醫學系公費學生能受領公費待遇年數為 6 年;學士後醫學系公費學生能受領公費待遇年數為4年,內容包括膳食費、學雜費、書籍費、住宿費、制服費、語言教學實習費(含電腦網路使用費)、學生平安保險費及應屆畢業生旅行參觀費。講白了就是衛福部幫公費生包辦學生時期的所有費用,甚至還有多餘的零用金可以使用,平均每人每學期超過萬元以上,實際使用金額以當年度培育學校申請金額為依據。
服務義務
公費生領受衛福部津貼完成學業後,需要依衛福部人事調動分發至偏鄉地區履行服務義務達一定年數。公費生考完醫師考試拿到醫師證書後,未依規定完成服務義務前,其醫師證書都由衛福部保管,作為履約之保證,衛福部會給你一份醫師證書影本讓你辦理銓敘及執業登記。也就是說,服務期滿前,公費醫師都要依衛福部的調派,服務完才會把醫師證書還給公費生。醫學系公費學生畢業後之服務年數為6年;學士後醫學系公費學生畢業後之服務年數為4年。
生涯規劃限制
公費畢業生於服務期間,不得以自費方式出國留學,只能以公費留學或服務機構薦送出國進修,且須經服務機構轉報衛福部同意,並申請展緩服務,出國留學期 間不計入服務年數。也就是說,服務義務完成之前,你的生涯規劃都要報請衛福部同意。
此外,由於公費醫師的目的是為了彌補五大科的人力,所以在選科方面,公費生只能選擇內、外、婦、兒、急診,也就是說,若未來想成為復健科或皮膚科醫師,公費生這條路並不適合。
賠錢了事?
過去公費制度可以賠償公費津貼數倍的金額折抵服務年數,但近年重新辦理的公費制度並不能賠錢了事,若不想履行服務義務,可以賠錢,但醫師證書不會歸還,也就是說若不履行服務義務,未來就不能在臺灣當醫師。
軍費生
軍費生指的是軍事學校及預備學校受領由國防部編列預算支應公費待遇及津貼之學員生。軍費生和公費生類似,但軍費生的上級是國防部。目前只有國防醫學系有在收軍費生,且軍費生的招生管道只有學測一途,並不能用指考分發。
軍費生也有優渥的津貼,在學期間不但學費全免,還有更多零用津貼,適合家境清寒、不想給家裡帶來負擔的學生。軍費生畢業後會以少尉任官,也就是畢業後有醫師與軍官雙重身分,除了醫院的薪水,還有軍官的俸祿,從軍醫系統升上去後,甚至還有成為校級、將軍級軍官的可能。一言蔽之,醫師與軍官的福利都有,但相關的義務也要遵守。
軍校生活
由於國防醫學院是軍校,所以入學時就會有入學訓,類似新兵訓練一樣,讓大家融入團體生活、軍旅生活,在學期間一切行程照表操課,養成學生規律生活的好習慣。對於崇尚自由學風的學生來說,可能覺得少了點自由,但對於想追求自律的人來說,軍校生活不失為一個選擇。
也有人是因嚮往軍旅生活,穿上帥氣筆挺的軍禮服,從戎不一定要投筆,就讀國防醫學院能滿足允文允武的目標。
服務義務
軍費生畢業後一樣需要履行服務義務,依國防部規定需服役14年才能退伍,中途若想退伍,一樣需要負擔高額賠償金。不過有人認為在軍醫系統服務相對穩定,不需要到市場與其他醫學生競爭廝殺,且國防部一定會提供職缺,算是捧著鐵飯碗。
什麼樣的人適合念公費與軍費?
1. 家境清寒,不想給父母帶來太多負擔的學生可以考慮軍費與公費。
2. 崇尚軍旅生活,圖個穩定,想同時擁有醫師及軍官雙重身分的學生適合當軍費生。
3. 志向已在五大科,且願意去偏鄉服務的熱血青年適合成為公費生。